成都对讲机|成都对讲机价格|成都对讲机厂家
成都对讲机,的英文名称是 two way radio,它是一种双向移动通信工具,在不需要任何网络支持的情况下,就可以通话,没有话费产生,适用于相对固定且频繁通话的场合。
发展历史
对讲机技术最早产生在风声鹤唳的二十年代,诞生于Westinghouse的实验室里。一位名叫John Kermode性格古怪的发明家“异想天开”地想对邮政单据实现自动分检,那时候对电子技术应用方面的每一个设想都使人感到非常新奇。他的想法是在信封上做对讲机标记,对讲机中的信息是收信人的地址,就象今天的邮政编码。为此Kermode发明了最早的对讲机标识,设计方案非常的简单,即一个“条”表示数字“1”,二个“条”表示数字“2”,以次类推。然后,他又发明了由基本的元件组成的对讲机识读设备:一个(能够发射光并接收反射光)测定反射信号条和空的方法,即边缘定位线圈;和使用测定结果的方法,即译码器。成都对讲机
Kermode利用当时新发明的光电池来收集反射光。“空”反射回来的是强信号,“条”反射回来的是弱信号。与当今高速度的电子元器件应用不同的是,Kermode利用磁性线圈来测定“条”和“空”。就象一个小孩将电线与电池连接再绕在一颗钉子上来夹纸。Kermode用一个带铁芯的线圈在接收到“空”的信号的时候吸引一个开关,在接收到“条”的信号的时候,释放开关并接通电路。因此,最早的对讲机阅读器噪音很大。开关由一系列的继电器控制,“开”和“关”由打印在信封上“条”的数量决定。通过这种方法,对讲机符号直接对信件进行分检。
此后不久,Kermode的合作者Douglas Young,在Kermode码的基础上作了些改进。Kermode码所包含的信息量相当的低,并且很难编出十个以上的不同代码。而Young码使用更少的条,但是利用条之间空的尺寸变化,就象今天的UPC对讲机符号使用四个不同的条空尺寸。新的对讲机符号可在同样大小的空间对一百个不同的地区进行编码,而Kermode码只能对十个不同的地区进行编码。成都对讲机
对讲机外观合集(18张)直到1949年的专利文献中才次有了Norm Woodland和Bernard Silver发明的全方位对讲机符号的记载,在这之前的专利文献中始终没有对讲机技术的记录,也没有投入实际应用的先例。Norm Woodland和Bemard Silver的想法是利用Kermode和YOung的垂直的“条”和“空”,并使之弯曲成环状,非常象射箭的靶子。这样通过扫描图形的中心,能够对对讲机符号解码,不管对讲机符号方向的朝向。
在利用这项专利技术对其进行不断改进的过程中,一位科幻小说作家Isaac-Azimov在他的“裸露的太阳”一书中讲述了使用信息编码的新方法实现自动识别的事例。那时人们觉得此书中的对讲机符号看上去象是一个方格子的棋盘,但是今天的对讲机专业人士马上会意识到这是一个二维矩阵对讲机符号。虽然此对讲机符号没有方向、定位和定时,但很显然它表示的是高信息密度的数字编码。成都对讲机
直到1970年Iterface Mechanisms公司开发出“二维码”之后,才有了价格适于销售的二维矩阵对讲机的打印和识读设备。那时二维矩阵对讲机用于报社排版过程的自动化。二维矩阵对讲机印在纸带上,由今天的一维CCD扫描识读。CCD发出的光照在纸带上,每个光电池对准纸带的不同区域。每个光电池根据纸带上印刷对讲机与否输出不同的图案,组合产生一个高密度信息图案。用这种方法可在相同大小的空间打印上一个单一的字符,作为早期Kermode码之中的一个单一的条。定时信息也包括在内,所以整个过程是合理的。当个系统进入市场后,包括打印和识读设备在内的全套设备大约要5000美元。
此后不久,随着LED(发光二极管)、微处理器和激光二极管的不断发展,迎来了新的标识符号(象征学)和其应用的大爆炸,人们称之为“对讲机工业”。今天很少能找到没有直接接触过即快又准的对讲机技术的公司或个人。由于在这一领域的技术进步与发展非常迅速,并且每天都有越来越多的应用领域被开发,用不了多久对讲机就会象灯泡和半导体收音机一样普及,将会使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变得更加轻松和方便。
工作原理
发射部分成都对讲机
锁相环和压控振荡器(VCO)产生发射的射频载波信号,经过缓冲放大,激励放大、功放,产生额定的射频功率,经过天线低通滤波器,抑制谐波成分,然后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接收部分
接收部分为二次变频超外差方式,从天线输入的信号经过收发转换电路和带通滤波器后进行射频放大,在经过带通滤波器,进入一混频,将来自射频的放大信号与来自锁相环频率合成器电路的本振信号在混频器
处混频并生成中频信号。中频信号通过晶体滤波器进一步消除邻道的杂波信号。滤波后的中频信号进入中频处理芯片,与第二本振信号再次混频生成第二中频信号,第二中频信号通过一个陶瓷滤波器滤除无用杂散信号后,被放大和鉴频,产生音频信号。音频信号通过放大、带通滤波器、去加重等电路,进入音
量控制电路和功率放大器放大,驱动扬声器,得到人们所需的信息。
信令处理人的话音通过麦克风转换成音频的电信号,音频信号通过放大电路、预加重电路及带通滤波器进入压控振荡器直接进行调制。成都对讲机
CPU产生CTCSS/DTCSS信号经过放大调整,进入压控振荡器进行调制。接收鉴频后得到的低频信号,一部分经过放大和亚音频的带通滤波器进行滤波整形,进入CPU,与预设值进行比较,将其结果控制音频功放和扬声器的输出。即如果与预置值相同,则打开扬声器,若不同,则关闭扬声器。
无论是安全巡查的对讲应用,还是旅游时的沟通之用,似乎都离不开对讲机的发挥。但是,对讲机为什么能无线对讲,它的工作原理大家又了解多少呢?下面为大家解析一下对讲机的工作原理。
对讲机的工作原理如下:
1、发射部分:
锁相环和压控振荡器(VCO)产生发射的射频载波信号,经过缓冲放大,激励放大、功放,产生额定的射频功率,经过天线低通滤波器,抑制谐波成分,然后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2、接收部分:
接收部分为二次变频超外差方式,从天线输入的信号经成都对讲机过收发转换电路和带通滤波器后进行射频放大,在经过带通滤波器,进入一混频,将来自射频的放大信号与来自锁相环频率合成器电路的本振信号在混频器处混频并生成中频信号。中频信号通过晶体滤波器进一步消除邻道的杂波信号。滤波后的中频信号进入中频处理芯片,与第二本振信号再次混频生成第二中频信号,第二中频信号通过一个陶瓷滤波器滤除无用杂散信号后,被放大和鉴频,产生音频信号。音频信号通过放大、带通滤波器、去加重等电路,进入音量控制电路和功率放大器放大,驱动扬声器,得到人们所需的信息。
3、调制信号及调制电路:
人的话音通过麦克风转换成音频的电信号,音频信号通过放大电路、预加重电路及带通滤波器进入压控振荡器直接进行调制。
4、信令处理:
CPU产生CTCSS/CDCSS信号经过放大调整,进入压控振荡器进行调制。接收鉴频后得到的低频信号,一部分经过放大和亚音频的带通滤波器进行滤波整形,进入CPU,与预设值进行比较,将其结果控制音频功放和扬声器的输出。即如果与预置值相同,则打开扬声器,若不同,则关闭扬声器。成都对讲机
对讲机有频率限制
为保证绝大多数用户通话不受干扰以及合理地利用频率资源,国家无线台管理委员会对频率的使用进行了划分,规定不同的行业使用相应的频率范围。用户在购买对讲机的时候,要向当地的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申请频点。
公众对讲机是指:发射功率不大于0.5W,工作于指定频率的无线对讲机,其无线电发射频率、功率等射频技术指标须符合下列要求:
1、工作频率(.9000 ; 409.单位:MHz): 409.7500、 409.7625、409.7750、 409.7875、 409.8000、 409.8125、 409.8250、 409.8375、 409.8500、 409.8625、 409.8750、 409.8875、 4099125、 409.9250、 409.9375、 409.9500、 409.9625、 409.9750、409.9875;
2、调制方式:F3E;
3、有效发射功率(EIRP):< 0.5W;
4、发射频率容限:<+5ppm;
5、发射机杂散辐射:<50uW;
6、接收机杂散辐射:<20nW;
7、信道间隔:12.50kHz
电源控制
CPU控制在不同状态时,送出不同的电源
接收电源:正常处于间歇工作方式,以保证省电成都对讲机
发射电源:发射时才有电
CPU 电源:稳定的电源
编辑本段电路
电路如图所示。三极管V和电感线圈L1、电容器C1、C2等组成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产生频率约为100MHz的载频信号。集成功放电路LM386和电容器C8、C9、C10、Cll等组成低频放大电路。扬声器BL兼作话筒使用。电路工作在接收状态时,将收/发转换开关置于“接收”位置,从天线ANT接收到的信号经三极管V、电感线圈L1、电容器C1、C2及高频阻流圈L2等组成的超再生检波电路进行检波。检波后的音频信号,经电容器C8耦合到低频放大器的输入端,经放大后由电容器Cll耦合推动扬声器BL发声。
电路工作在发信状态时,S2置于“发信”位置,成都对讲机由扬声器将话音变成电信号,经IC低频放大后,由输出耦合电容Cll、S2、R3、C4等将信号加到振荡管V的基极,使该管的bc结电容随着话音信号的变化而变化,而该管的bc结电容是并联在L1两端的,所以振荡电路的频率也随之变化,实现了调频的功能,并将已调波经电容器C3从天线发射出去。成都对讲机
